博客年龄:18年2个月
访问:?
文章:2644篇

个人描述

QQ:8409873从事方向:农药剂型研发与工程化|高级工程师|简单介绍:本博客部分文章源于本站整理的技术资料,如果您对这些文章感兴趣,如需转载到其他地方,请给个本博客的链接!谢谢!有部分资料文献转载自互联网,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站某些内容有侵权之嫌,请立即通知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免责申明:本站已尽力确保所提供资料是准确、完整及最新的。就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对特定用途的适合性而言,我们不作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呈述。因该资料或依赖该资料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损失,我们概不负责。 各类新闻来源于网上搜集,不代表我们和任何单位的观点。根据网络惯例,在未申明版权所有权享有免责权。

【剂型介绍】农药新剂型------种子丸粒化技术

2007-08-13 12:08 阅读(?)评论(0)

 农药剂型博客http://pesticide.blog.sohu.com/

我们做的一些丸粒化种子! 

                                  烟草种子丸粒化  

                                    甜瓜种子丸粒化
                         黄瓜种子丸粒化
                         牧草种子丸粒化
                             甜菜种子丸粒化
                            油菜种子丸粒化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才知道这个剂型在我们国内还有大有作为,我们中心在丸粒化技术方面也开展了不少相关的研究与开发,还从国外公司进口专业设备,可是国内目前的市场处于未成熟阶段,一直没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国外丸粒化主要用于一些高附加值经济类花卉作物上面,国内的同行却把应用的方向调整为:治理沙漠化,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创新,而且还取得实际应用、产生了经济效益,确实佩服!

“超级种子”成治沙利器 已有1000万亩沙地获益

报道提示

  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带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由于当地曾有着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上世纪80年代,外商曾喊出每500克280元人民币的天价在这里采购优质羊绒。利益驱动使当地畜牧业暴风雨式扩张,对草原生态形成浩劫。到上世纪90年代末,鄂尔多斯市沙化、退化草原一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0%。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迅速扩张,曾使当地居民产生“鄂尔多斯将变成沙漠”的恐慌。

  2002年开始,从上海“空降”鄂尔多斯的一种“超级种子”,成为这场艰苦战役的强援,使困扰我国荒漠地区的治沙植物成活率低的痼疾得到缓解,比上海外环线内主城区面积还要大的当地荒漠长出了新绿。

  “要把不断推进的沙固住,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耐旱植物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甘肃治沙研究所所长王继和告诉记者。与沙尘暴源头所有荒漠化地区一样,在不断推进的沙丘上植树种草,鄂尔多斯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根本没有足够的水养活这些植物!

  
解困之措:上海“超级种子”空降斩沙魔

  早在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局就启动了“飞播造林种草治沙技术研究”项目,首选实验地就选在鄂尔多斯。多年来,飞播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被播撒在沙地上的植物种子成活率不高的现状一直困扰着科研人员。

  在2002年之前的春天,鄂尔多斯牧民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小型农用飞机掠过晴朗的天空,机腹内的植物种子随着气流飘荡,许多落到了沟里,只有部分准确落入了沙丘上。好不容易等来一场小雨,沙丘上冒出了星星点点的新绿,但很快又被沙漠吞噬了。从沙下挖出前几天撒下的种子一看,小雨其实已经让它们膨胀起来,但由于没有“喝”到更多雨水,它们唯有走向死亡……

  然而,这种状况随一种上海造的“超级种子”介入而大大改观。

  “种子的综合抗力加强了,发芽率提高了25%,成苗率提高了20%,成活率提高了20%,总播种量下降了33%,种子的成本费下降了33%!"十五"期间,鄂尔多斯累计完成了飞播造林837.28万亩,约占西北地区飞机播种造林任务的20%。大规模、高成效的飞播造林,使全市有林面积迅速扩大,达到21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16%提高到2006年的18.07%……”——提起上海来的“超级种子”,鄂尔多斯林科院产业处刘处长向记者连珠炮般报出了这些数字。

 
 “超级种子”基地“藏”在上海孙桥

  沿上海浦东新区孙桥镇沔北路行驶至一处稼穑成行、满眼绿意的“农庄”,司机并不知道这里与西部荒漠化治理之间的关联。只有走进这处农业园区并多方打听后,你才会在一栋粉红色小楼前找到“上海农业科技种子公司”的牌匾,并耳闻目睹“超级种子基地”的故事。

  这家外表看似朴素的“小公司”,背后却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强大的资金、技术力量支持,公司的科研因此显得颇有前瞻性。“早就听说国外有种子包衣的丸粒化技术,我们就在1999年引进了相关设备和药剂,开始进行分析研发。”公司高级农艺师朱荣方在记者面前摆弄起五颜六色的药瓶,表情仿佛爱抚自家的婴儿。“这个瓶子里是保水剂,能使种子在沙漠里将相当于自身重量100倍的水吸附到种子周围。这是驱避剂,能让鸟鼠对这些种子丧失兴趣。这个防病剂,可使植物远离各种病害……”

  在公司实验室,工作人员杭文龙将1千克植物种子放入包衣机中,开启开关后,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种子在离心力作用下悬浮起来,与随后注入的深红色药剂充分混合,成功“穿”上了“多功能外套。”记者拿起一枚还有些潮湿的丸粒化种子,用指甲轻轻剥开,看到了安然无恙“躺”在里面的种子。
                          图片资料:种子包衣(好象是玉米,不是丸粒化)

  朱荣方说:“科研过程可不是简单地包上一层这么简单。种子的重量要达到要求,这样才能不被风吹走,像"激光制导"般顺利落到指定的地点和合适深度。"外套"遇到雨水要能适时"脱掉"——如果过早崩解,起不到保护作用,到时不崩解,种子就发不了芽。至于什么种类的种子按何种比例调配药剂,里面更是大有学问。目前,我们正在和有关部门联合制订标准化方案,这有利于技术迅速向全国推广。”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排闻所未闻的农用设备,其中大部分已是国产货。朱荣方说:“我们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了相关设备,它们能够通过风力筛选、重力筛选、烘干、脱毛、包衣、自动包装六道工序,给种子穿上"高科技外衣"。我们正力争实现全部设备和药剂的国产化。”

  前景展望,种子年成活率有望突破70%

  目前,“上海造”种子丸粒化技术从研发到推广应用已历时5年,示范推广的总面积超过了300万亩,涵盖了鄂尔多斯地区、榆林地区、张家口、承德等京津风沙源区。

  我们很欣慰地看到,通过种子的丸粒化技术,我们把鄂尔多斯飞播种子成活率从50%提高到70%,三年的成活率从30%提高到50%,有1000万亩以上的沙地已经接受了上海种子的绿化!”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科研工作还有很大拓展空间,但政府加大投入很重要。“比如种子丸粒化技术,现在年成活率最高70%,将来可能提高到80%到90%!这种种子的推广前景很好,因为中国的沙地太多了,每年沙漠化的面积总是超过治理的面积,总体来讲是整体恶化,局部好转。我觉得,种子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政府和社会能下多大决心,能用多少财力。”

  最后修改于 2007-08-25 10:1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