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
博客年龄:18年6个月 个人描述QQ:8409873从事方向:农药剂型研发与工程化|高级工程师|简单介绍:本博客部分文章源于本站整理的技术资料,如果您对这些文章感兴趣,如需转载到其他地方,请给个本博客的链接!谢谢!有部分资料文献转载自互联网,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站某些内容有侵权之嫌,请立即通知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免责申明:本站已尽力确保所提供资料是准确、完整及最新的。就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对特定用途的适合性而言,我们不作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呈述。因该资料或依赖该资料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损失,我们概不负责。 各类新闻来源于网上搜集,不代表我们和任何单位的观点。根据网络惯例,在未申明版权所有权享有免责权。 | ||
日志正文
|
||
农药剂型博客:http://pesticide.blog.sohu.com/ 1、药效是否持续减退。 抗药性的发展,一般不会是跳跃式的,而是连续性的。例如,第二次用药发生抗药性,第三次用药不发生抗药性,而第四次用药又发生。这种跳跃式的、偶发性的“抗药性现象”,就当别论,应排除一些非抗药性现象的药效减退事件被误认为抗药性的问题。 抗药性的发生,在同一个生物种群里表现应该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在同一块地里,某一部分田里药效好而另外一部分田里药效很差,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轻率作出“抗药性”的判断。只要作物的品种和耕作条件等基本一致,一般说来抗药性的表现不致发生很大差别。 2、是否长期连续使用某种药剂。 一种药剂在一种有害生物上连续使用至少一年以上,而且在一年内多次反复使用。对于一年内发生的世代数很多的害虫,如蚜虫、螨类、白粉虱、蚊、蝇等一年可多达数十个世代,如果对同一种害虫频繁地使用同一种药剂,抗药性出现的机率就比较高。但这与药剂的种类还有关系,有的药剂抗药性发展的很快,有的发展的则较慢。对于一年内世代数很少的害虫,如多种鳞翅目、鞘翅目害虫,往往要经过好几年的连续使用,才有可能表现出抗药现象。 3、虫口数量回升速度是否加快。 4、药剂的有效使用量是否逐步增加。 使用同样的农药,而且在农药的计量准确、使用方法正确的情况下,如发生药剂的有效使用浓度或每亩田的有效使用剂量出现明显的逐次增高的现象,则应考虑抗药性问题。由于产生了抗药性,原来的有效使用浓度或剂量已不能取得原先所能达到的防治效果,因而逐步增高。 但须说明,如因农药计量差错或使用方法不当而造成的药效减退,不能作为判断抗药现象的根据。 5、药效比较试验和毒力测定。 把配好的药液准确地喷洒在相应的小区中,经过24小时后,检查各小区的残存虫口数,并与施药前的虫口基数相比较,计算出虫口减退率或防治效率。如果需要,可在48小时后在调查第二次。 根据试验结果,可整理出各处理小区的防治效果变化情况。如果习惯用浓度(即试验中所用的最低浓度)的防治效果确实降低了,而且三次重复的结果相似,而提高了浓度的各处理区中防治效果也都相应地提高了,那么即可初步判断确实存在抗药性问题。这样,便可进行浸渍法毒力测定,作进一步的确诊。
最后修改于 2007-12-01 21:59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