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9个月
访问:?
文章:2638篇

个人描述

QQ:8409873从事方向:农药剂型研发与工程化|高级工程师|简单介绍:本博客部分文章源于本站整理的技术资料,如果您对这些文章感兴趣,如需转载到其他地方,请给个本博客的链接!谢谢!有部分资料文献转载自互联网,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站某些内容有侵权之嫌,请立即通知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免责申明:本站已尽力确保所提供资料是准确、完整及最新的。就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对特定用途的适合性而言,我们不作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呈述。因该资料或依赖该资料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损失,我们概不负责。 各类新闻来源于网上搜集,不代表我们和任何单位的观点。根据网络惯例,在未申明版权所有权享有免责权。

中国农药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2007-04-18 21:14 阅读(?)评论(0)
  冯雨峰[1]    闾振华


第一作者:冯雨峰,男,1964年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规划、生态评价、生态保护教学与研究。

    农药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合理使用农药已成为增加粮食生产、改善人类食物供应的一种重要手段[1]。农药在农产品收获后的储运、保鲜、销售及加工等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另外,农药还是人类预防疾病的有力武器。就我国而言,2004年全国农药使用量已达138.6万t[2],成为世界农药消费第一大国。农药的生产使用,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同时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注意滥用农药给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我国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农药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1.1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它对土壤、水和大气环境的污染。据调查,喷施粉剂农药时,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喷施液体农药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 ~4%接触到目标害虫,其余40% ~60% 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漂游于空中[3]。空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水返回陆地。土壤上的农药,随着降水和灌溉水在地表流失,或随下渗水进入含水层,污染地下水[45]

1.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危害可分为急性危害(即农药中毒)和慢性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资料,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农药中毒病例多在300万以上。在我国,2001年仅农村发生农药中毒13 933例,死亡877例[6]。农药对人体的急性危害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慢性危害则被人们所忽视。农药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酶产生重大影响,阻碍器官发挥正常的作用,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更为严重的是大多数农药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占我国农药使用量70%的杀虫剂,其中70%有“三致”作用。

1.3 农药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农田、果园、森林、草地等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给鸟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鸟类体内蓄积的农药达到一定量时中毒致死(包括急性中毒致死);②母鸟产蛋蛋壳变薄,孵化时极易破碎,对鸟类繁殖后代产生严重的影响;③施用农药,对非目标生物也造成了影响,使杂草与动物种群的多样性减少,并进一步影响到鸟类的捕食与筑巢[7 8]

1.4 农药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1.4.1 昆虫多样性趋于贫乏化

目前使用的多数杀虫剂具有广谱杀虫活性,施用后加速了农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相的贫乏化。日本在其东北地区苹果园的调查表明,使用化学杀虫剂使害虫种类迅速减少,10年后从130~180种减少到仅几种,同时有40多种害虫天敌销声匿迹。

1.4.2 破坏生态系统种间平衡

使用农药压低了主要害虫的虫口数量也杀伤了害虫的天敌,使原来因生存竞争而受到抑制的其他虫种变成了重要害虫。如:竹篦舟蛾是毛竹上的一种食叶害虫,平时受绒茧蜂、食虫鸟等天敌的控制,危害不重,一般不需防治,但在过去长期使用“六六六”粉剂防治黄脊竹蝗后,绒茧蜂、食虫鸟等天敌大量杀伤,使竹篦舟蛾迅速繁殖,上升为毛竹的成灾害虫,导致大面积毛竹林受害而死。

1.4.3 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9]。害虫抗药性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据报道全世界抗药性害虫种类1948年为14种,1981年为589种。目前,抗性害虫数目已超过1 500种。抗药性的产生使得防治效果降低,不但需要增加药剂的处理次数,而且还会不断提高用药剂量,或者应用新的活性更强的杀虫剂。这样必然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1.5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包括各种农药对与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病理相联系的各方面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的影响[10]。这些影响有直接的或间接的,抑制的或促进的,暂时的或持久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等,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农药的化学特性、使用浓度和使用方式,也取决于土壤特性,环境气候和测定微生物反应的技术。

杀虫剂和除草剂过量使用能够消灭土壤微生物或抑制其活动[11]。与除草剂和杀虫剂不同,土壤杀菌剂和熏蒸剂通常以很高的浓度作为抗微生物剂使用,能引起土壤微生物体系平衡的剧烈改变。农药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而影响土壤中酶的活性、营养物质的转化,改变农业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效率和速度,使土地持续生产力下降[1213]

1.6 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

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害虫后,不仅寄主植物本身吸附大量农药,而且通过渗透进入植物内部,造成农药残留严重,进而对农产品产生污染,尤其是蔬菜残留农药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1415]。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4月,分5次在广州万佳、百佳和家乐福三大超市的8家分店抽取了85个蔬果样本,包括叶菜、豆类及瓜果类等,送到位于德国汉堡的欧洲坊(Eurofins)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85%的样本含有农药残留,其中14%的样本农药残留超出国家标准,25%的样品中检出国家禁用的农药[16]

1.7 农药的生物放大作用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农药不断地通过生物富集与食物链的传递,且逐级浓缩、逐级放大,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高位,受害最为严重。一些捕食性的猛禽类易遭受农药的危害也缘于此。

 

2 农药污染产生的原因

2.1 农药产品存在问题

2.1.1 农药品种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在发达国家,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通常比例为2∶1∶1,而我国为2.6∶12.6∶2.0,除草剂严重不足。在杀虫剂中,国内高毒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占7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比例[17]。杀菌剂、高效低毒安全经济农药还不到20%。其中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乐果、氧化乐果、磷胺、呋喃丹等在许多国家已被禁用、限用或列入PIC公约中,而我国仍在大面积使用。

2.1.2 农药剂型落后

  全世界农药加工制剂约400种,我国仅31种。我国现有剂型中,乳油、可湿性粉剂和粉剂等老剂型占了制剂总量的75%,而有些老剂型在国外已被逐步取代,一些新剂型如悬浮剂,微囊缓释剂,静电喷雾剂等高效节省型制剂在国内尚未推广。

2.1.3 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从质量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也很大,我国农药原药含量在95%以上的产品仅占50%左右,而发达国家90%的产品在95%以上。近几年国家对农药抽检只有70%合格,30%不合格的农药中,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要求的占80%以上,理化指标及其他项目(原药含杂质高、水分和酸度超标、悬浮率指标不合格)不合格在30%以上,有5%~8%左右的样品为假冒伪劣农药。

2.2 农民用药不规范不科学

2.2.1 用药不对路,盲目施用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由于文化、技术等水平有限,防治心切,用药不规范、不科学,主要表现在:①不根据病虫草鼠发生情况盲目施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和药量,既浪费农药,又污染环境,还对作物不安全[18];②不清楚农药的特性与功能,盲目混配,导致药效降低,造成用量加大且效果不好;③用药品种单一,发现效果好的农药,就长期单一使用,造成抗药性快速上升。

2.2.2 防治时期不准

大多数农民抓不住最佳防治时期,部分农民凭经验防治,主要表现在:①打药不及时,“不见病虫不施药”,看见病虫大量发生了才打药,以至延误了最佳时间,以后虽连连用药,但收效甚微;②不按指标用药,见病虫就治,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有虫无虫打“保险药、放心药”,造成过量施用农药。

2.2.3 安全环保意识差

混淆高效和高毒的概念,许多人认为某药使用2~3 min后害虫死亡就是高效,专门购买高毒、高残留农药,至使我国高毒高残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不注意安全间隔期和环境安全,随便在河流、池塘、水井等处配药和冲洗施药器械,农药包装物残留物乱扔乱丢。

2.3 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低

2.3.1 施药方法落后

我国农药喷洒最常用的工具是工农-l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约占90%,而在发达国家这种喷雾器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已基本淘汰[19]。这种施药方法属于大水量粗雾喷洒,所产生的雾滴垂直降落1.5 m的高度只需1 s左右,并且极易在叶面聚集并滚落或流失,所以在作物上的沉积回收率很低。训练有素的人员正确操作的回收率也只有30%左右,一般农民操作往往不符合喷雾作业规范,药液损失大多高于80%,即大约相当于80%以上的农药损失。

2.3.2 错误的施药方法

我国各地农村多年来一直在采用一些“土办法”喷施农药,常见的有喷雨法、水枪法和毒土法等。这些办法似乎既省钱又方便,因此在各地农村流行甚广。其实农民为此要浪费很多农药并引起人员中毒,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也相当严重。

 2.3.3 施药技术缺乏针对性

作物种类千变万化,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和田间群体结构也有很大变化,显然对于农药喷洒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施药器械单一,也是造成农药损失和浪费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器械类型的单一,如老式的工农-l6型手动喷雾器至今几乎使用于各种作物上。另一方面是喷洒部件(喷头)的单一,几乎清一色都是切向离心式喷头,数十年未变,这也是造成药液雾化性能普遍很差,导致农药大量损失的缘故。

3 农药污染防治对策

3.1 完善法规管理,加强执法力度

加快农药污染控制的立法工作,在国家现有的环保、农业法规基础上,尽快出台综合性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有机食品管理法规,制订农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标准,及时修订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建立农药和农产品的监管体系,对农药产品和农产品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严禁农药违规使用[20]。加强农药污染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建立中国农药污染安全预警系统。

3.2 淘汰高毒农药,发展绿色化学农药

绿色农药包括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基因工程农药和激素等)、化学合成类绿色农药及半合成类生物农药。今后化学农药的发展方向是化学合成类绿色农药,即绿色化学农药,其特点是:①超高效,药剂量少而见效快;② 高选择性,仅对特定有害生物起作用;③无公害,无毒或低毒且能迅速降解[21]

3.3 加强技术培训,科学施用农药

农民是农药的使用者,也是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农民对农药知识和植保技术的缺乏,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是造成农药危害的主要原因。通过技术培训,传授农药应用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做到科学用药。加强对安全、合理使用和轮换使用农药的指导,从农药剂型、用量和喷撤方法、技术、药械等进行系列改进,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

3.4 提高测报水平,合理选用农药

加强基层植保部门的工作力度,尤其要重视对新的虫害发生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密切注视害虫发生趋势动态,及时准确发布害虫发生趋势短期预报。根据对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针对有害生物的生育、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及其薄弱时段,抓住防虫的有利时机,适时对症下药,选择高效、安全、生物活性高的新型农药,以提高防效。

3.5 组织实施综防技术应用推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实施从选用良种、健康栽培、改制到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新农药、新技术等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例如:在棉花上以推广杀虫灯、抗虫棉、保护利用天敌和科学合理交替使用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在水稻上推广杀虫灯、稻鸭共作、科学合理交替使用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在蔬菜上推广杀虫灯、实行轮作、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科学合理交替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治理技术。联合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有利于农业持续发展,此后在1995年的可持续发展会议上又特别强调“在IPM中要注意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方法的运用”。

3.6 修复和预防并用

一是通过调整作物品种,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而达到修复目的;二是选择一些污染物超积累植物从土壤中吸取污染物,然后集中处理,或利用微生物吸附积累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区域环境。

 4   

农药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特别是对于我国解决粮食问题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然而,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更多的是由于人们使用农药的不科学、不合理造成的。所以,农药污染的防治应该更加重视对于农药使用者的技术培训,改善施药器械提高施药水平,提高预测预报水平,组织实施综合防治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最大限度发挥农药的作用。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