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资料
| ||
博客年龄:18年9个月 个人描述QQ:8409873从事方向:农药剂型研发与工程化|高级工程师|简单介绍:本博客部分文章源于本站整理的技术资料,如果您对这些文章感兴趣,如需转载到其他地方,请给个本博客的链接!谢谢!有部分资料文献转载自互联网,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本站某些内容有侵权之嫌,请立即通知本站,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免责申明:本站已尽力确保所提供资料是准确、完整及最新的。就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对特定用途的适合性而言,我们不作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呈述。因该资料或依赖该资料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损失,我们概不负责。 各类新闻来源于网上搜集,不代表我们和任何单位的观点。根据网络惯例,在未申明版权所有权享有免责权。 | ||
![]() 日志正文
|
||
《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 标准生效后的思考2013年10月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3【第52号】公告,批准《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HG/T4576-2013),并于2014年3月1日生效。时至今日,生效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农药企业贯彻执行得怎么样?效果如何?然而据调查了解,农药市场上绝对找不到一瓶按《标准》要求复配生产的农药制剂产品,相当一部分农药企业莫说实施生产,就是贯彻宣传、研究执行计划都没有…… 2013年10月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3【第52号】公告,批准《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标准(HG/T4576-2013),并于2014年3月1日生效。具体指标以质量分数计量,限量值为:苯≤1%,甲苯≤1%,二甲苯≤10%,甲醇≤5%,N,N-二甲基甲酰胺≤2%,乙苯≤2%,萘≤2%。共7项指标总量为≤23%。时至今日,生效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农药企业贯彻执行得怎么样?效果如何? 据笔者初步了解,总体上农药制剂生产厂家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我行我素。由于实施这个标准有一个过渡时期,而在市场上“甲醇1300元/t,全国货到付款”的广告还在满天飞。因此没有一个农药企业愿意用比甲醇贵数倍以上价格的环保溶剂去生产符合《标准》要求的亏本农药制剂产品。所以农药市场上绝对找不到一瓶按《标准》要求复配生产的农药制剂产品。相当一部分农药企业,莫说实施生产,就是贯彻宣传、研讨计划都没有。因此2014这一年来,有的农药企业有关制剂生产、研讨的会议从不提及这个《标准》,员工一无所知。这不能不引起重视和深思。 一、 对《标准》的重要性严重缺乏认识 1. 没有忧患意识 可以说绝大多数大中小型农药复配制剂企业,都是以乳油制剂产品为主导。因此,农药乳油产品的命运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多数农药制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标准》采取观望态度,没有紧迫感,无异等于自杀。 2. 《标准》是一纸空文? 由于《标准》目前是推荐性的,尚未强制性执行,所以被认为是一纸空文,这是大错特错!现在举国上下极端重视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可以肯定《标准》最终是要以法规的形式强制执行。谁不认识这一点,谁就要吃大亏! 3. 《标准》是拉开农药企业优胜劣汰的序幕 《标准》最终得到执行也就是农药制剂企业大洗牌的开始。试想想,农药受到《标准》的严格限制,《标准》限制的七项指标总量为≤23%,加上农药制剂除了含有有效成分和乳化剂后,此外还要添加大约30%~65%的农药助剂。这30%~65%的农药助剂是什么?如何选择?笔者认为农药助剂的选择不但要符合《标准》要求,也要符合乳油剂型其它标准的要求和质量成本的要求。这个成本必须是同类产品最低或比较低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出局。估计《标准》严格执行后,农药乳油市场上,价格战将成为主战场。农药生产厂家也许会把添加到乳油中的助剂作为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因此企业如果现在不去对环保乳油制剂探讨、研究、试验、攻关,只能是等死。 4. 部分中小农药企业在劫难逃 区区七项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指标,却意味着所有农药乳油产品的生产配方都要推倒重来,必须重新设计和试验。试验到符合《标准》要求和有关乳油其它标准要求为止。即使做到了这一步,质量和成本在市场上也必须是最佳的或比较好的。这对农药制剂企业,特别是长期缺乏制剂研发人才,产品配方主要靠外援的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估计有30%的这类企业过不了这道坎。 5. 《标准》是促进农药制剂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世上任何产品的优劣都取决于其标准的高低,只有高标准要求才有高质量的产品,也就是说,只有高标准严要求的《标准》才能促进高水平高质量的农药产品的诞生和发展。因此,过去那种原药加苯油或甲醇再加乳化剂生产出的原始的、低标准的农药制剂产品将永远成为历史。而习惯或满足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农药企业若不思进取应变,不跟上农药发展的潮流最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6. 《标准》促进农药乳油制剂向更高水平发展 《标准》的执行将促进农药乳油制剂向着更高的技术水平发展。由于乳油制剂药效好、制剂稳定、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只要符合《标准》要求仍然是一个比较好的农药剂型。市场的需要更加促使科研人员在使乳油制剂符合《标准》要求的同时,向乳油的更高层次研究发展。如杀螨剂三唑锡现在登记的单剂或二元复配乳油制剂的含量都不超过15%,而现在完全可以复配出三唑锡单剂含量≥20%和二元复配含量在30%左右的符合《标准》要求的乳油产品,药效要比同含量的悬浮剂好,这就是《标准》促进作用的结果。 二、 农药制剂生产企业如何应对 农药制剂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在质量和成本这两个核心关键技术指标上,选择最佳方案实施,方能转危为安。 1. 招聘完善制剂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建立有创新意识的研发中心小组 产品的竞争是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但最终还人才的竞争。由于乳油生产配方长期躺在旧有的模式上,从而原有的制剂人员不一定能适应新的《标准》要求,从而研制出质量和成本均具有许多优势的乳油产品,因此招聘农药制剂研发人才便成为当务之急,新一轮的农药制剂人才竞争也就此拉开序幕。但是对于没有实力的中小企业来说,招聘到有高水平能解决质量和成本问题,符合《标准》要求的创新性人才谈何容易!所以要迎难而上,真正以人为本,以诚相待,才能有所收获。 2. 农药溶剂的选择 此前一些专家提出的许多溶剂选择方案都可以考虑,但是由于受溶剂的品种、来源、价格、运输等因素影响,企业必须选择适合登记产品的溶剂。例如有些溶剂资源有限,如松脂基植物油等,不是只要有松树就可以割松脂提取,还要受环境保护的制约。如果生产乳油制剂都选择松脂基植物油,价格必然暴涨,必将提高生产成本。因此笔者认为还是选择石油化工产品,能大量化工合成的化工类环保溶剂较为稳妥。如矿物油,重芳烃系列溶剂,脂肪烃酯类的如乙酸仲丁酯、碳酸二甲酯等可以考虑。但是此类溶剂对所有农药原药的溶解能力不是都很好,所以对难溶解的农药原药适当添加一些高规格的、溶解能力强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溶剂是必要的,但是产品成本在这里就显得非常敏感。因此如何降低产品成本,各出奇招就成为成败的关键、竞争的焦点。 3. 如何选用表面活性剂 农药乳油离不开用作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那么如何选用乳化剂复配农药乳油才能符合《标准》要求呢? ① 农药复配乳化剂市场十分混乱 笔者在山东省淄博市某农化公司工作时,一个淄博市就有多达17家形形色色的农药复配乳化剂生产和销售单位。之所以生产农药复配乳化剂有那么大的积极性,其原因就是因为利用便宜含水的钙盐(500#),再按照一定比例配以其它表面活性剂单体,如600系列、By系列、Np系列等,再加进大量的甲醇或苯类就可以生产出乳化剂。只要对某些农药制剂起到乳化作用,在价格上优惠,在付款时间上灵活,给购销人员回扣提成,得到农药企业老板认可便成交。其最大商业机密就是加进去的甲醇或苯类的价格一般只有2000元~7000元/吨,而生产出乳化剂价格一下子就变成了15000元/吨,加进去的甲醇、苯类越多利润就越高。《标准》实施后或按《标准》要求严格管理后,即使原来符合行业标准的复配乳化剂也不能用了,因为加进了相当数量的甲醇、二甲苯等有害溶剂,更不用说那些通过各种手段购进的无标准的复配乳化剂了。 ② 乳化剂影响农药有效成分的分解率 本文作者曾在2009年《农药市场信息》第11期发表过“论复配农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分解率”一文,论述过选用不当的表面活性剂,会影响农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分解率,这里不再重述。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选用不规范的复配农药乳化剂更会对农药有效成分分解率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安徽省某农化有限公司用表面活性剂单体复配生产的5%氟铃脲EC产品,随机取样留样,贮存六个月的氟铃脲最高分解率为0.4%。而用某家提供的复配氟铃脲专用乳化剂,在相同配方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贮存三个月到六个月时间的分解率却高达30%~80%。 复配乳化剂生产厂家特别是那些不规范的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只能保证所指定的农药乳油对水发白,认为只要对水发白就是合格产品,殊不知其结果可能影响的是产品质量,最终吃亏的是老板。 ③ 要用单体表面活性剂来复配 正规厂家生产的单体表面活性剂主要成分一般都能保证其含量在99%以上,而且严格控制水分和其它技术指标。用它来复配农药乳油或其它农药剂型产品比较安全可靠,不会出现因乳化剂原因而检出七种有害溶剂的严重后果。用表面活性剂单体来复配农药制剂产品,代替不规范的复配乳化剂是技术上的进步,是高水平的复配技术。农药企业要努力学会这一技术以摆脱任人左右的被动局面。而且用单体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成本绝对要比购进的复配乳化剂成本要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用单体表面活性的量要比用复配乳化剂的量要少得多。例如:经过试验结果表明,现在登记的所有各种农药品种含量的乳油制剂,用表面活性剂单体复配,一般配用量在5%~10%之间即可得到合格的结果。如高含量的480g/l毒死蜱EC用量为6%,50%混灭威EC用量为8%,83%辛硫磷EC用量为10%。即使是高达95%的机柴油EC,也只须5%的用量就可以了。而复配乳化剂生产厂家推荐的使用复配乳化剂用量一般都在8%~18%之间,有的甚至要求加到高达25%~30%,而且由于掺有其它溶剂,制剂不一定稳定。所以不要贪图方便,结果是成本既高又难以保证符合《质量标准》。 但是要用单体表面活性剂复配代替复配乳化剂来应用,企业要有这方面的人才或这方面的经验才能胜任。但《标准》已经实施,企业就要坚定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发展,克服困难,相信终归是有回报的。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