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剂型博客:http://pesticide.blog.sohu.com
农药微乳剂的剂型特点就是制剂始终保持热力学稳定的微乳状态。对微乳稳定性的要求就是在常温和正常的条件下,二年的贮存保证期内始终保持外观为单相透明流动液体、单相液体的标准状态。因此微乳稳定性就是农药微乳剂的灵魂,是农药微乳剂型一票否决的决定指标;也是微乳剂最难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只有稳定的微乳状态,才会有可靠的充分发挥微乳剂优势的药效。所以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者都应该十分重视和了解农药微乳剂的微乳稳定性的重要性。
农药微乳剂的微乳稳定性如何检测和判定?
由于农药微乳剂国家标准还没有颁布,因此近年来开发研制农药微乳剂的体会作为参考和讨论,抛砖引玉。微乳剂的微乳稳定性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较大的。因此以什么样的温度界限作为检测微乳稳定性的标准就成为关键。因为这个温度界限决定着微乳剂微乳稳定性的评判和结论。这个“温度界限”看似人为,“微乳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温度界限”标准就有什么样对应的“微乳稳定性”。一个农药微乳剂的微乳稳定性对高标准的“温度界限”而言是不合格的;但对低标准的“温度界限”来说它又是合格的。这样说来,似乎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农药微乳剂的微乳稳定性是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从实际出发,从国内外农业、全球季节气候变化和2~5年的微乳稳定保证期的需要出发为标准。因此在大量的复配试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按照某一个“温度界限”检测能满足或者比较能满足上述的需要的话,那么这个“温度界限”都可以定为自己企业或行业的标准。这就是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所以尽管标准是人定的,但必须符合上述的“三性”,才有利于促进农药微乳剂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从这些大量的 的研制试验中总结,认为以(-8±2)℃~(54±2)℃的温度范围作为检测微乳稳定性的“温度界限”比较合适。这个“温度界限”也就是农药微乳剂始终保持透明度的温度范围。太窄的透明度的温度范围对生产厂家和用户将会带来没完没了的麻烦和损失。对农药微乳剂产品质量而言,高标准的微乳稳定性是财富,低标准的微乳稳定性是包袱。
农药微乳剂的透明度温度范围并非与你所用的农药原药性质与生俱来。主要是科研单位或生产厂家在开发研制农药微乳剂时筛选出来的,当温度超出此范围时该微乳剂就会变成混浊不清而定的。但是同一个农药原药组分和含量的微乳剂,不同的开发单位或生产厂家却有不同的透明度温度范围,说明原因是复配农药微乳剂技术上的不同差异而引起的,是可以改变的。
农药微乳剂稳定性的检测项目为低温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两项。其他项目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T2743.6-1996”中“农药复配可溶性浓剂产品标准”进行。但又不能完全相同,农药微乳剂毕竟有别于农药可溶性浓剂。
1.低温稳定性试验:试样20ml密封后置于(-8±2)℃恒温12小时,若出现混浊、分层、结晶、液晶、胶凝五者其中之一者为不合格。若无混浊、分层、结晶、液晶、胶凝出现,则置于0℃恒温7天。无混浊、分层、结晶、液晶、胶凝者为合格。
2.热贮稳定性试验:试验20ml于安瓿中封口后(2瓶)置于(54±2)℃恒温14天。若无混浊、分层、结晶、沉淀、胶凝者为合格。
凡是农药微乳剂都要做微乳低温稳定性试验和微乳热贮稳定性实验。也就是说,为了保证作为商品的农药微乳剂的剂型和外观,即使某些参与复配的农药原药对冷或对热不稳定,分解出什么分解物都不允许因自然环境的温度变化,在(-8±2)℃~(54±2)℃的温度范围内出现变浊、分层、结晶、胶凝等对微乳产生破坏性的现象产生。
如果农药微乳剂的微乳稳定性不合格,特别是出现混浊现象,说明此时的微乳剂剂型已经变型。已经不是微乳剂而是水乳剂了。经我部长期试验观察,凡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试验出现混浊的微乳剂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到一年,有的只有2~3个月即出现结晶沉淀现象。无法保证农药微乳剂在常温正常的条件下贮存期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微乳稳定性。
经长期实验观察,即使农药微乳剂的微乳稳定性在(-8±2)℃~(54±2)℃的温度范围内试验合格,但是仍然有约10%左右的试样在常温正常条件下贮存的过程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也会出现变浊、结晶、沉淀、分层等其中之一的现象。但是该试样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分析处理,重新复配就比较容易得到贮存期达二年以上稳定的微乳剂了。其余90%左右的样品在常温正常条件下贮存,均可达到二年或二年以上始终保持透明流动、单相液体的标准状态。因此,要保证农药微乳剂的微乳稳定性在常温正常条件下,保持二年或二年以上稳定的话,选择微乳试验温度范围在(-8±2)℃~(54±2)℃试验是比较可靠的。
最后修改于 2007-06-06 21:29
阅读(
?)
评论(0)编辑删除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