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剂型博客:http://pesticide.blog.sohu.com
关键词:可湿性粉剂 悬浮剂 剂型 差异
可湿性粉剂与悬浮剂是用于滞留喷洒的两种剂型。前者因制造简单,价格适中,在卫生害虫的防制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发出更多有高效吸附性的合成填料、高效低用量助剂以及精密的加工设备,为悬浮剂的研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悬浮剂应运而生,克服了可湿性粉剂粉尘污染环境和对人体刺激的不足,正在逐步推广。
1 定义及英文简称
可湿性粉剂是由杀虫有效成分、填料、湿润剂及助剂按比例混合研磨粉碎而制成的粉状剂型。使用时加水稀释成悬浊液水悬剂,英文简称为WP或W(wettable powder)〔1〕。
悬浮剂又称胶悬剂,是将杀虫有效成分通过助剂分散于水中制成的胶状体剂型,使用时加水稀释成乳浊液,英文简称为SC(suspension concentrate),另外也有称SE(suspo-emulsion或suspension emulsion)、F或FL(flowable)、FF(flowable formulation)的〔1,2〕。
2 组成
除有效成分外,WP和SC在组成上都有湿润剂、分散剂和增稠剂,但其成分却不同(表1)。另外,WP还有钝化剂、稳定剂等;SC有消泡剂、防冻剂、防腐剂、水等〔3,4,9〕。
表1 WP和SC组成成分

3 制造方法
WP的制造方法:将杀虫剂和填料混合后,用机械研磨粉碎至一定细度,再经混匀而为成品;或将杀虫剂溶于溶剂,均匀喷雾于填料上充分拌和,待溶剂挥发后研磨粉碎即成。目前一般用气流粉碎机,而流化床对撞式气流粉碎机因能耗低、磨损和沾粘小、粒子分布狭窄、产品合格率高等优点广泛用于WP的加工中〔6〕。
SC的生产工序:(1)原药被水湿润和粉碎到要求的粒径;(2)调制增稠剂;(3)已粉碎的原药浆状物与增稠剂溶液混合;(4)调制悬乳剂。在这些工序中,最重要的是原药粉碎工序。为了粉碎一般使用介质(通常用1~2mm的玻璃珠)搅拌型湿式粉碎机〔3,9〕。
4 WP与SC的粒径及悬浮率
WP细度指标如为99.5%通过200号筛目,则粉粒平均直径为25μm,悬浮率一般在28%~40%范围内;如为98%通过300号筛目,则粉粒平均直径为5~7μm,悬浮率为75%;如为98%通过325号筛目,则粉粒平均直径为3~5μm,悬浮率为80%。SC的细度指标为99%通过300号筛目,粉粒平均直径为0.5~5μm,悬浮率为90%〔5,10〕。
粒径和粒度分布对药效有直接影响。一般最有效的粒径是在5μm以下,这部分细小微粒,作为杀虫剂的触杀作用,可增加药剂与虫体接触面积;若作为胃毒作用,则易被害虫吞食和在消化道内易被溶解和吸收。在一个粉体中实际上粒度的分布很宽,通过325目的粉粒,其最大的粉粒粒径为44μm,最小的则达到0.1μm或更细。因此,虽然同样是通过325目标准筛的粉体,其生物学效果取决于粉体中小于5μm粉粒的含量高低。所以评价细度的好坏,不仅要看能否通过规定筛目号数,而且还要看已通过筛目的不同细度粒子的分布率。判断WP药效优劣与否,除了看有效成分及其他组份,还必须了解粒径及粒度分布〔5,7-8〕。
粒径对悬浮率也有直接影响。在介质(水)的密度及粘度一定的情况下,粒径与颗粒的沉降速度成正比,即粒径越小,颗粒沉降速度越小,悬浮率越高〔5〕。而悬浮性能关系到喷药前后原药分布的均匀度和制剂的稳定性,且与杀虫效果密切相关。WP是使用最早、最普遍的液用剂型之一。这种剂型在使用中最大的问题是药剂颗粒在药液箱中发生的进行性沉淀〔8〕。导致在喷药过程中药液中底层浓度高而表层浓度低的不均匀分布现象,使喷出的药液浓度高低不一,造成杀虫效果有差异。如果使用不带搅拌装置的喷雾机具,制剂的悬浮性又低,情况会更严重,往往认为是药剂效果不佳,于是增加喷药次数或加大药量,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加速了昆虫的抗性程度,缩短了药剂的使用寿命,且使环境遭受污染,人类的健康受到严重危害。
综上所述,WP和SC的组成成分、配比和制造方法不同。SC粒径小,悬浮率高,作滞留喷洒时,不会堵塞喷头,在施药表面看不到明显的药迹,给人以清洁感;施药时刺激性小,安全性好,且对施药表面的附着力强等,更能充分发挥药效,是比WP更先进的剂型之一。
最后修改于 2009-12-09 19:55
阅读(
?)
评论(0)编辑删除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